少林武术 名冠天下
在中国众多的武术流派里,少林武术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成就巨大而享誉世界,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得美誉。
第一节历史源流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间武术流入少林寺,又经寺僧和无数民间习武者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融合改进、演习切磋,并经过擂台比赛甚至战争洗礼逐渐发展而成的,并深刻影响到许多武术流派。
少林武术的初创
少林武术源头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印度僧人跋陀来到洛阳传法,孝文帝很敬信他,就下旨在嵩山少室山丛林之中为跋陀修建了少林寺。跋陀主持少林寺后,四方闻讯而来少林寺的很多。其中就有民间习武之人来到寺中当杂役或成为僧人。
少林寺的僧人终日静坐,不免筋骨疲倦,昏昏欲睡,精神萎靡,再加上少林寺寺居深山,野兽和严寒酷暑不断侵袭,寺僧们便观察山林中鸟兽之间的争斗,结合流行的健身法和有中国武术技法,创编出活动筋骨、锻炼身体、自卫防身的动作,用于驱倦、健身、防兽和护寺。
这些应该是少林武术的萌芽。
隋朝时,隋文帝赏赐给少林寺100顷田地,少林寺为了保护寺庙及田产,从寺僧中选出身强力壮、勇敢灵巧或善于格斗者,组织起一支专门的护寺队伍。唐武德年间,寺僧帮助李世民平复王世充有功,寺僧昙宗接受皇帝封赏,号称“大将军”。
传说北宋时,十八家武术名手聚集少林寺,将各家技艺加以汇总,取各家之长,汇成拳谱,藏于少林寺,作为寺僧和世俗之人演练的依据。
金元之际,少林寺觉远访得民间拳法高手白玉锋、李叟等回到少林寺,精研少林拳法,把少林拳法推向新的高峰。
元代时,曾在嵩山少林寺修禅习武的日本籍僧人大智把少林武术传回日本。
少林武术体系的形成
明代,是少林武术体系的形成期。
少林棍法首先闻名天下。武僧周友、洪纪、洪转、宗想、宗岱、广按等都以棍术闻名。1561年,抗倭名将俞大猷专程访问少林寺,观看了上千位武僧武僧的表演少林棍法。俞大猷离开时,少林寺方丈小山和尚派两个年轻僧人宗擎、普从跟随俞大猷南行,学习他的棍术。学成后,二人辞行,北归少林寺。他们将所学到的军中棍法传给寺僧,所学最深者达百人。
1577年四月某日,到京城的宗擎专程去神机营拜访俞大猷,感谢授艺之恩。俞大猷又将自己所著的专讲棍法的著作〈〈剑经〉〉交给宗擎带回少林寺。少林棍法吸取他家长处,不断完善,到明末已获得很高声誉。明末著名军事家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评价说:“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
少林僧兵,也多次应朝廷之诏赴江浙一带抗倭,他们手持铁棍,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少林棍法因之名动天下,流布四方。
到少林寺学习棍法的人很多,而且形成了棍法理论。万历年间,徽州人程宗猷,到少林寺学武,前后达十多年,尽得其妙,学成而归,著《少林棍法阐宗》传世。该书对少林棍法的起源、内容及棍法运用都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是我们了解明代少林棍法的重要文献。
少林的枪法也有了系统总结。僧人洪转是一位著名的武僧,不仅棍法好,也精通少林枪法。万历初年,他已八十余岁,著有《梦绿堂枪法》一卷,从理论上总结了周友传授的少林枪法。
继棍法之后,少林拳法也走向相当成熟并闻名海内。明人王士性、金忠士、袁宏道、唐顺之、程宗猷、黄宗羲等的诗文中都提到了少林拳法,有的还描述了少林拳法的高超及注重实战的特点。其中,唐顺之更留下了“少林拳法世稀有”的评价,黄宗羲留下了“少林拳勇名天下”的名句。
明代的少林拳法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清初的张孔昭著有《拳经》一书,书中所写少林拳的练法和指导理论就是明末少林寺的玄机和尚所传授的。
明代的少林武术中除棍法、枪法、拳法外,还练习其他器械,如剑、鞭、戟、戈、大刀等,可以说已经有了完备的武术体系。
明代的少林寺成为群英会武的场所,武风极盛。明天启五年(1625年),河南巡抚程绍来少林寺检阅完僧兵,诗兴大发,遂作《少林观武》诗:“暂憩招提试武僧,金戈铁棒技层层。刚强胜有降魔力,习惯轻挟搏虎能。定乱策勋真证果,保邦靖世即传灯。中天缓急无劳虑,忠义毗卢演大乘。”对少林武术和僧兵大加赞赏。
少林僧兵到各地征战,也加速少林武术流传到各地。武僧周友在正德年间四次应朝廷征召带领僧兵征战各地,就在四省几十个州县传有僧俗武术弟子一千多人。
也有人像程宗猷一样到少林寺学武,然后在寺外传承少林武术。杭州人陈元赟,年轻时在嵩山少林寺学武,天启元年(1621)随浙江道赴日本。后在江户国正寺收了三浦义辰、福野正胜、矶贝次郎、左卫门等一批日本弟子,传授少林拳法的擒拿跌扑之法,其传人后来开创了日本柔术,成为柔道的源头。
因此,这个时期少林武术在中华武术流派中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明末清初人褚人获在他的《坚瓠余集》中写道:“今人谈武艺,辄曰从少林寺出来。”这与后世的“天下功夫出少林”基本是一个意思了。
明清时期,正是中国许多武术门派形成的时期。因为少林武术的传播,许多拳种或武术门派的源头都追溯到少林寺或少林僧人。如梅花、炮拳、洪(红)拳、功(弓)力、劈挂、通臂、短打、燕青(秘踪)、拦手、螳螂、七星、朝(昭)阳、关东、八极、戳脚、鹰爪,以及长拳、猴拳、苌家拳、岳氏连拳、翻子拳、八卦拳、咏春拳、心意六合拳等,都被认为属于少林拳系。
近现代的少林武术
清末民初,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因为要抵御土匪侵扰,少林寺演武之风又盛。武僧恒林、妙兴先后任少林寺方丈,并受地方政府和四乡百姓之托组建了以少林武僧和俗家弟子为主要成员的少林保卫团,四处剿匪。
嵩山周围有许多传承少林武术的村落,如登封的大金店街、书堂沟、雷村、文村、海河湾、塔沟、磨沟、阮村、骆驼崖、八方,偃师的杨树庙、府店、顾县、东管茅、东口孜、参家店,巩义的关帝庙等。抗日战争时期,少林僧人素典、贞绪等聘请民间著名少林拳师吴山林到少林寺对年轻僧徒进行武术培训,而嵩山周围的少林拳师们则在1937年成立了抗日武术救国会,投入到抗日救亡中去。
当代少林武术的传承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少林武术作为强身健体的重要项目,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在1954年就将少林功夫列为全县民间艺术汇演的重要内容。1959年,少林功夫作为体育项目参加了在郑州举办的体育运动会。在少林功夫的推广方面,1958年登封县成立了“登封县业余武术体校”,专修少林功夫,并特聘少林寺著名武僧释德根担任武术教练。其任教后,还到全县各学校巡回授拳,培养了一大批少林功夫人才。
这一时期,因为少林寺僧人只剩13个,少林武术主要被一些还俗武僧和民间少林拳师在民间传承。
1980年后,少林功夫的挖掘整理工作进入高潮,登封县体委专门成立了少林功夫挖掘整理小组,对少林功夫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整理。之后,全国各种有特色的少林功夫书籍相继问世。
而《少林寺》的上映,使少林武术风靡全国,走向世界,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无数武术爱好者纷至沓来;地方政府、少林寺及一些少林武术机构也开始在全国各地乃至其他国家展示、推广少林武术,许多国家都有了少林武术弟子,少林武术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因为市场需求,少林武术又成了一项欣欣向荣的产业,武术体校应运而生。仅在登封境内,最多时大大小小的武术体校有八十多所,在校学员十万余人。经过整顿后,现有合法办学资质的武术体校二十所,在校生六万多人。
1991年,在由少林武术馆举办的“少林武术邀请赛”基础上,为扩大影响、提高水平,秉承“以武会友,共同进步”的宗旨,由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武术协会、河南省体育局和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集武术、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隆重开幕!目前,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走过了二十多年辉煌的历程。来自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了这一武术盛会,加速了少林武术走向世界的铿锵脚步!
目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大都开设有武术课,有许多学生在学习少林武术。郑州市教体局也多次组织全市优秀体育教师,集中培训学习少林拳,并编印了便于青少年学生学习的《简化少林拳》加以推广。登封市教体局则不仅组织培训教师演练拳术,还把少林拳术引入课堂,作为学生体育必修科目,并纳入考核机制,作为学生升级考学的加分项目。以强身健体为宗旨的少林武术真正的体现了它的价值。
【链接】
山中逢老纳,少时从而征有功者
袁宏道
头发遮眉白,归来五乳峰。
梦中闻虏笑,定起看经慵。
戒铁支为枕,衲衣挂在松。
闲时穿洞壁,欲去缚狞龙。
【链接】
抗战时期,登封拳师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共豫西特委动员各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进步人士李钟敏时任登封师范教导主任,登封师范聚集了一批进步师生,师生抗日的热情很高。不久,登封师范就成立了“登封县抗日救国会”和“登封县师范抗日救亡宣传队”,登封师范进步学生、大金店街人张健仁(又名张金良)分别担任主任和队长。李钟敏指导张健仁利用登封习武之人多的有利条件,在各村少林拳师中宣传抗日,组织拳师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好友、大金店镇海河湾拳师韩进礼的帮助下,8月,张健仁联合登封各村有名拳师在县城东关关帝庙前举行抗日武术救国会成立大会,登封县著名拳师韩希贤、凌斗、刘景文、韩进礼、梁海水、王顶一、陈发旺、常麦会、王冬和等500多人参加了大会。由海河湾著名拳师韩希贤任会长,唐庄凌家门著名拳师凌斗、塔沟著名拳师刘景文任副会长,韩进礼、张健仁任辅导员。抗日武术救国会提出“宁当枪下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号召各村群众,尤其是进步拳师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武术救国会成立后,各村热血的拳师纷纷响应其号召,后来发展到巩县、偃师、伊川、临汝等九县,有近万人参加,其中,骨干人员3000人。其中一些拳师后来成为中共党员,如张健仁、韩进礼、耿五群、李丙寅、吕学礼、孙华永、韩同勋等。
有的成为抗日政府的领导干部,如少林寺的释永贵,少林抗日区政府成立后,任副区长,韩进礼在1945年也曾任海河湾抗日村长;也有许多拳师加入了地方抗日武装——抗日自卫团、区干队、抗日自卫队等,如裴子明、孙华永、韩光瑞、梁江、吕学礼、郑遂、行方、行香、素祥、行书、行章、韩同勋等;有的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如郑遂、行方、行香、素祥、行书等;因为当时国共合作,也有的加入了国民党的军队,如骆驼崖的梁根彬,他在1941年加入了刘茂恩的第十军,1942年参加了中条山之战,被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炸中,壮烈牺牲。
武术救国会的拳师抗战时期还在登封乡村、各学校培养武术人才,积蓄抗日力量。如,韩进礼在大金店镇安庙村附近的猴爷寨开设了拳场传授少林武术。1942年6月,在中共地下党员韦念铭和少林寺僧人素典、贞绪、永贵的努力下少林中学成立,凌斗、释永贵、释馨山就在少林中学任武术教师,雷村拳师张八在流亡到登封设立在中岳庙的武陟中学任武术教师,张少岭在流亡到登封设立在会善寺的陕州中学任武术教师,大金店拳师李丙寅在负黍完小任武术教师,大冶拳师吴志敏在县城各学校巡回传授少林功夫。
登封抗日武术救国会的成立及迅猛发展很快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惧,国民党登封县党部以登封抗日武术救国会被“赤化”为由,对登封抗日武术救国会进行打压,并派人抓捕其负责人,许多参与登封抗日武术救国会的进步人士受到迫害,登封抗日武术救国会被迫解散。登封中共地下党组织一些党员及武术救国会成员被迫转移。
抗日武术救国会在嵩山地区的抗日活动中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感悟与探究】
从少林武术的发展过程看,你认为少林武术发展到现在这个庞大体系,其源头有哪些?
第二节 基本内容
根据流传下来的少林武术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现在还在流传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术100余套,器械80余套,对练等其他功法数十余套路。因此,少林武术的内容非常丰富。按照它们的不同特点、作用,可分为功法、把法和套路三大类。
少林武术的功法
基本功
主要指那些锻炼身体的韧性、灵敏性、稳固性等素质的方法。主要有肩臂功(压肩、吊肩、转肩、绕肩)、腰功(前俯腰、甩腰、涮腰、下腰)、腿功(压腿、搬腿、劈腿、控腿、站桩)少林童子功、练眼法、练耳法、练身法等。
外壮功
主要指那些借助外物辅助来增强人体的抗打击能力和杀伤力的功法。少林寺传习已久的“七十二艺练功法”中如铁砂掌、金朱砂掌、斩魔剑、旋风堂、玄空拳、金刚拳、铁珠袋、螳螂爪、千层纸功、踢木桩、腿踢功、铁臂功、铁裆功、铁头功、排打功、鹰爪功、沙袋功、木人桩功等都属于这类功法。
气功
少林气功是一种内静动外的独特气功。有静功,有动功。静功为内养功、可以调神养性,防治疾病、祛痛延年、增强自身的内功。动功多为养气、运气相结合的功法,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抗打击能力,又可助长实战时的杀伤力。
现在流传的少林气功主要有达摩易筋经、静坐功、八段锦、十二段锦、小武功、混元一气功、阴阳气功、金刚气功、内劲一指禅功等。
少林拳法的把法
“把法”是少林拳法中最重要的内容。“把”也叫“拳把”,研究怎样利用身体各部位综合运用手法、腿法、身法、步法、以及搂、打、劈、封、架、擒、拿、点、弹、踢、踹、踩、扫、跌、倚、碰、挤、靠等技法克敌制胜的。它的基本把法类似于当代武术运动中散打的招法,它的高级把法却远比散打招法深奥。例如“少林心意把”,把应敌时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综合考虑,编成多种不同的攻防组合把法加以演练,要求练到熟极通神、全凭“心意”就能本能地应敌的程度,也就是达到“把有招变为无招,以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少林把法常见的有二十四炮打法、三十二合上法、前三十六通摇打法、三十六把擒拿法、点穴法、卸骨法、七十二式跌法、虎扑把、心意把等。
少林武术的套路
拳术套路
传统的少林拳术套路有小洪拳、大洪拳、小通臂拳、大通臂拳、罗汉拳、通背拳、小炮拳、大炮拳、提手炮拳、三节炮拳、心意拳、心意长拳、罗汉十八手、朝阳拳、小梅花拳、大梅花拳、七星拳、太祖长拳、长护心意门拳、连环拳、六合拳、护身流星拳、金刚拳、黑虎拳、青龙出海拳、观潮拳、云阳拳、关东拳、关西拳、老洪拳、看家拳、螳螂拳、猴拳、龙拳、醉拳、地趟拳、柔拳、三合拳等,这些套路主要在嵩山少林寺附近流传。
另外在嵩山地区之外流传,或在有关少林拳谱中收有的套路,主要有少林五拳(龙、虎、豹、蛇、鹤五形)、五合拳、燕青拳、五虎拳、镇山拳、破莲拳、风火拳、八法拳、五行八法拳、八极拳、八阵拳、四门拳、燕形拳、夜叉拳、巽门拳、大战拳、脱战拳、短战拳、十字战拳、合战拳、无风拳、金石拳、缠风拳、格斗拳、流星锤、灰狼拳、延寿拳、二郎拳、拿把拳、点穴拳、擒敌拳、罗王掌、搜风掌、夜叉铁砂掌、阴风掌、反臂掌、飞沙掌、飞火掌、乌云掌、青风掌、太祖散掌、五夫掌、撑拳、梅花手、燕子掌、饿虎拳、伏虎拳、火龙拳、剪子拳、六祖拳、鸳鸯腿、流星腿、六合连拳、大连环拳、五形掌、五形拳、十三抓、三十六抓、长拳、铁牛盾拳、圆功拳、二祖拳、五子拳、劈挂拳、天罡拳、地煞拳、窜宫拳、降妖拳、滚龙掌、石头拳、练步拳、短打拳、虎扑拳、出山拳、豹窜拳、玲珑拳、十三拳、十三腿、十八掌、八步连环腿、十趟弹腿、鸡爪龙腰虎豹头变势、一枝梅拳、罗汉喜怒拳、崩步拳、罗汉缠打拳、罗汉拉手对练、内功拳、翻子拳、鹰爪拳、护山子门性功罗汉拳、达摩五经拳、埋伏圈、八仙拳、子母少林拳、跌扑拳、砸拳、拆拳、达摩点穴拳、迷踪拳、八卦拳、追风掌、搜风掌、豹子捶、戳脚等等。
器械套路
少林棍术套路有: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齐眉棍、烧火棍、猿猴棍、单盘龙棍、双盘龙棍、阴手棍、阳手棍、大圣棍、风火棍、疯魔棍、达摩棍、排棍、穿梭棍、镇山棍、梅花棍、劈山棍、俞家棍、白蛇棍、飞龙棍、短棍、梢子棍、双梢子棍、三节棍、云阳棍、旋风棍、眉齐对棍、五虎群羊棍、六合棍等。
少林刀术套路有少林单刀、少林双刀、梅花单刀、奋勇单刀、分心刺单刀、四门刀、缠头刀、黑虎刀、雁形刀、滚堂双刀、六合双刀、梅花双刀、朴刀、春秋大刀、二合双刀、刀对刀、单刀对双刀等。
少林枪术套路有:十三枪、十八枪、二十一名枪、二十七枪、梅花枪、六合枪、三十一名枪、四十一名枪、八十四名枪、爆花枪、六路花枪、大花枪、连环枪、梨花枪、扭丝枪、乌龙枪、长枪、枪对枪、二十名枪对刺等。
少林剑术套路有达摩剑、七星剑、八仙剑、火龙剑、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青龙剑、云阳剑、龙泉剑、乾坤剑、白猿剑、连环剑、梅花剑、绨袍剑、二堂剑对刺等。
其他器械单练套路有:方便铲、达摩杖、双拐、三股叉、虎头钩、双钩、大镰、双草镰、马牙刺、乾坤圈、套三环、九节鞭、绳鞭、流星锤、禅杖、乾、钢鞭、双锏、匕首、鸳鸯钺、双锤、双斧、大槊、盾牌、弩、弹弓、铁扫帚等等。
其他器械对练套路有:大刀破枪、单刀破枪、白手夺枪、拜寿夺刀、白手夺匕首、棍对枪、草镰合枪、梢子棍合枪、双刀破枪、眉齐棍对枪、拐子对枪、拐子对棍、虎头钩合枪、马牙刺对刺、袖圈合枪、方便铲合枪、钢鞭合九节鞭、月牙铲合枪、三节棍合枪、朴刀对枪、大镰对棍、双锏对棍等等。
(少林常见兵器图片)
【链接】
千佛殿脚窝
游过少林寺的人都知道,在少林寺常住院最后的一座殿宇――千佛殿内用方砖铺成的地面上,有四十八个深浅不同的锅样脚窝。这四十八个脚窝排列四行,前后左右间隔两米有余,非常匀称。最深的有五十厘米。这些脚窝是练武踏成的吗?为什么只有四十八个?深浅为什么不同,又排列这样匀称呢?
原来,少林武术特别重视腿上功夫,俗称:南拳北腿。进寺学武,必须先练三年腿功,站桩、蹲桩、恨脚……师傅教弟子,要求脚上的基本功特别严格。几十个人在千佛殿内,两手侧平举,前后左右距离散开。因受着四壁和十二根屋柱、中间毗卢佛龛的限制,能够活动开的最大容量,也只能有四十八个位置。经常地固定在这些位置上习练腿上功夫,久而久之,这四十八个脚窝,也就自然而然地踏成了。为什么中间的两行脚窝比较深些呢?这又是一种原因,就出在“少林拳打一条线”这个特点上。少林弟子练武也总是龙腾虎跃在这一条直线上。他们尤其严格要求弟子,要严格练好高难度动作“心意把”。俗话说:“心意把功,三年不成”练“心意把”,要求是跃起如只燕凌空,落下犹泰山压顶,一起一落只能在两米左右的位置上完成。因为起点受墙壁、木柱的固定,落点也就自然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练这种功夫,师父又常采用单个教练的办法,便于纠正动作,让大伙在四周品嚼功夫,这样年深久远,中间两行脚窝就自然比较其它的深一些了。
(此处可插图)
【感悟与探究】
练习少林武术有许多好处,你学过少林武术吗?请谈一谈你练习少林武术的感受。
第三节 风格特征
少林武功作为中华武林影响最大的宗派,有它自身区别于其他流派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在少林武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它独特的文化内涵。
禅武合一
少林武功产生于中国禅宗祖庭少林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的习练者主要是寺中的僧人,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禅宗思想的渗透影响,从功法、套路及招法的名称,到思维训练的方法、武德要求都有蛛丝马迹可寻。因此,少林寺僧众习练少林武功,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除暴去恶以及娱乐等目的,而且更是把它作为反省自己、悟得人生真谛、获得健康人生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假如其他武术流派练武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克敌制胜的话,少林宗派习练武功的终极目标则显然不同。在少林宗派中,禅武双修,方能达到武功的最高境界,而达到的境界愈高,习练者反而愈是看淡武功的技击性,愈重视德行的力量。现代著名少林武僧妙兴认为:“技击之理在于德行,而不在于力量;实践中不要只是进攻,更要重视防守;练武者要重视养气,气充沛了,才会精神旺盛,力量充足,身体舒展,筋骨强健和心明性巧……”妙兴大师的论述,正说明了少林宗派对禅武双修的重视以及少林武功“禅武合一”的特点。因此,少林武功在一般人看来是克敌制胜的绝技,而历代少林僧人更看重它明心见性的作用。
功法众多,重视习武者功力的修炼
武功,从它的克敌制胜的技击性特点而言,练功显得很重要,正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少林宗派以“功夫”闻名天下,与他重视修炼习武者的功力有关。少林武功体系中因此而有众多的练习法门,不但有对人体能产生杀伤力的各部位的锻炼的功法,也有对习武者本身抗打击能力锻炼的功法,还有开启心智、养气、运气的功法,可以说这些功法涉及到了提高武功境界的各个方面。重要的少林功法传世的有明心见性的禅修法、八段锦、易筋经、十二段锦、洗髓经、混元一气功、小武功、四段功、养气功等养气、运气法,七十二艺等,还有练克敌制胜技巧的把法、轻身法、练身法、练眼法、练力法以及各种基本功的练法等等。其中,易筋经、混元一气功等内外兼修。这些功法的练习需持之以恒,方能练出真功夫,否则只能习得花拳绣腿,自然也就不能收到克敌制胜之效了。
套路众多
在少林武功庞大的体系中,最为一般人所知的是它的各种拳法、器械套路。可以断言,少林武功发展到今天,没有能说清它到底有多少套路,而在嵩山少林寺及附近流传的拳法、器械套路就有数百个,更不要说在全国各地流传的冠以少林之名的套路了。这说明了少林宗派的影响力之大,也说明了少林武功是一个兼容并包、不断发展的体系。
朴实无华,技击性强
少林拳的一招一势都是根据攻防的需要而创造的。一个套路,它的每一招式都蕴含着技击之理,每一招势,都是攻防兼备也就是说,这些招式既要打人,还要防人打。因此,少林拳法中没有之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它的每招高明的拳师都能讲出的攻防之理。
出疾收快,刚健有力
少林拳谚云:“打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步赛粘。”强调出招收招都要快速,快到对手看不清招法就已受制,正所谓“出疾收快”。
所谓刚健有力,是指少林拳的招势中蕴含的劲力以刚为主。“刚”顾名思衰就是“硬”,也就是出招要硬要猛,劲力全吐,方能重击对方。少林拳种的每一动作都体现出“刚健有力”的特点。实践中一旦有机可乘,则连珠炮发,强攻硬取。
正因为少林拳提倡“出疾收快,刚健有力”。所以少林拳套路的演练大都是一气呵成的,像点燃了一挂100响的鞭炮,“噼里啪啦”一会儿就结束了。
套路结构谨严,短小精炼
少林拳的套路是前辈们把实战招法组合起来而创编的。每个套路,从起势到结尾,招招有节、势势有律、气势贯通、结构非常紧凑,谨严。
少林拳的套路大都很短,多为三四十个动作,以披身小架为主,动作小而快,爆发力强,里面也没有赘余无用之招。这一方面是因为少林拳法讲究实战性,另一方面也因为它讲究“出疾快收,刚健有力”,在这种情况下短,方能使演练者不致耗力过多,气喘吁吁。
滚出滚入,招势多变
滚出滚入是少林拳的一个明显特点。所谓“滚出滚入”,主要指出拳或出掌前为阳(拳心或掌心向上),出拳火出掌后变阴(拳心或掌心向下),手臂的出收都呈旋转状态,这样攻击时可增强打击力量及杀伤力。
所谓“招势多变”,是指少林拳的招势在运用的灵活性,每一招在演练时所呈现的形态是死的,但在应敌时却是活的,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这就是拳谱中所讲的“死招活用”。少林拳法中的每个招式都有多种变化,学少林拳法者,不能只会演练套路,而不知其技击变化之理。
起横落顺
起横落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练习时横身而起,顺身(侧身)而落,在击敌的一瞬间,使自己身体的受敌面积变到最小;一是指少林拳套路的第一个动作是转身横起而出招,在完成套路的全部动作时刚好又落脚在起势的位置上,这个特点体现了创编套路者的精心构思,也可以通过观察演练者能否回到起势的位置上,判断他对套路掌握的是否到位。
拳打一条线
“拳打一条线”是判断一个套路是否少林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来讲,大多少林拳套路的步法运动路线始终保持在一条线上,这是根据实战的需要而设计的。这样,演练时不受场地狭小细长的限制,可“拳打卧牛之地”,在实战中科充分利用狭窄不利的地形。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是少林拳整体动作的特点。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表活动和意气运行,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要求手到、眼到、身到、步到,并做到“肩与膀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与外、行与申时互相联系和统一的整体,既要内外合一,又讲究形体规范,精神专一,思想与动作高度统一。
器械套路种类齐全
明朝以前,少林寺僧人为了护院和响应朝庭调遣,始终围绕着军事战斗需要发展武技。因此,除了闻名天下的“少林棍”外,还有枪、刀、剑、戟、斧、锤、狼牙棒、叉、锏、匕首、弓、弩、盾、鞭、钩、刺 、镰、拐、禅杖、月牙铲、槊、乾坤圈、铁扫帚、镗、镖、三节棍、梢子棍等数十种武器。可以说,我国传统武术中,几乎所有的武器在少林武功中都能找到,并且有详细的练习方法。
【链接】
小洪拳拳谱
预备式、怀中抱月、白云盖顶、上步一掌、猿猴缩身、劈心掌、转身扳手、上步一掌、转身绷腿、外摆莲、斜形、压手缩身、上步劈腿、左斜形、掠手、老虎大张嘴、双云顶、七星、单鞭、抱手缩身、上步抢手、旋风脚、冲天炮、蝎子尾、狮子大张口、抬步一掌、端掌退二步、转身扳手、上步一掌、转身绷腿、右采脚、左盘肘、压手缩身、劈腿、右盘肘、掠手、老虎大张嘴、双云顶、七星、单鞭、抱手缩身、跟步抢手、右采脚、右左三推掌、左采脚、左右三推掌、跳步海底捞月、恨脚海底炮、上步阳拳、摘耳炮、满肚痛、滚手缩身、上步劈心掌、半个云顶转身恨脚海底炮、左劈山、右劈山、坐山式、收式。
【链接】
少林春秋大刀拳谱
春秋大刀最为强,莲花底下把人藏,
撩刀上步指一掌,前弓后扫大开膛。
西天祭莲花一朵,翻身磨刀斩孟良。
大砍三刀驱虎豹,青龙摆尾把刀藏。
鹞子翻身莲花舞,催马一步斩蔡阳。
霸王举起千斤鼎,翻身遥舞下地堂。
英雄单刀敢赴会,后撩一刀鬼难防。
前推刀人人害怕,泰山势黄忠惊慌。
关公传下春秋刀,世世代代美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