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店镇志》中的少林拳师

2020-07-03


  王占敏

  

  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位于少室山南麓、颍河南岸,因离少林功夫圣地嵩山少林寺较近,明清以来,民众习练少林武术的很多,成为著名的少林武术之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金店乡被郑州市授予“武术之乡”的称号,1991年,大金店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武术之乡”的称号。大金店镇也涌现了许多著名少林拳师,这些拳师自己苦练少林功夫,也收徒授艺,为少林功夫的传承、发扬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一些著名少林拳师介绍如下。

  

  王弼元

  

  王弼元(1802-1857),男,汉族。字严卿,号柳轩。清代河南省登封县金店里金店镇(今大金店镇金东村)人。嘉庆七年(1802年)三月十九日生。太学生,世袭云骑尉。弟兄五人中他排行第五,人称王老五。王弼元有勇力,武艺高强,善用一重达115斤的大刀。咸丰七年(1857年)任团练局首。咸丰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在夏店与捻军作战时力尽而死,他的二儿子王铭阁也战死。他死后入登封县城忠义祠,入金店镇义勇祠。民国十八年《河南新志》中有其传。

  

  体性

  

  体性(1874-?),字定所。少林曹洞第三十五代僧人。俗姓耿,原籍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石崖河村。因父母双亡,光绪八年(1882年)到少林寺出家,礼妙雷为师,师赐法名体性。随妙雷修禅练武,还跟纯智、纯阳等僧人苦练少林功夫,仅三年时间久学会了少林心意拳、六合拳、春秋大刀等功夫。后来又跟师苦练轻功,六年后功成,能横走墙壁,飞跃殿脊,号称飞毛腿。体性还练成了少林绝技“踢千斤”,能足踢石磙飞,脚跺石板断。功夫超绝,名震中州。体性生活简朴,却乐于济弱扶困。由于德高望重,登封僧会司让他担任会善寺方丈。他主持会善寺期间,香火兴旺,连开法席,度弟子千余。后因患肺病圆寂。

  

  韩希贤

  

  韩希贤,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大金店镇海河湾村人。著名少林拳师。因家庭富裕,弟兄几人自幼随家庭武师习武。民国时期,刀客几次到韩家抢劫绑票,都因韩希贤兄弟子侄等功夫高强铩羽而归;韩希贤还曾独闯刀客巢穴,杀死头目并把其首级悬挂在大金店街西寨墙上示众。再加上韩希贤性情直爽,喜欢打抱不平,所以,韩希贤在嵩山周围的武术界很有名气。1937年8月,在大金店人、登封县抗日救国会主任张健仁的推动下,登封的民间拳师在县城东关关帝庙成立了抗日武术救国会,韩希贤任会长。抗日武术救国会联络了周边八个县近万名武术爱好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李根生

  

  李根生(1893-1962),又名李侠,字光明。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大金店镇箭沟村人。少林功夫一代宗师。青年时期嗜武,初随著名少林拳师白作栋习武,后拜清凉寺住持延乐大和尚为师,延乐圆寂后又随延乐的徒弟少林寺主持恒林习武,苦练少林功夫。他还经常与著名武僧妙兴、贞绪、妙聚在一块儿切磋交流,研习少林武功。因此,他练得了一身惊人的功夫。李根生艺成后曾在大金店一带开设四大拳场,还曾被许多村庄延请去传授传授少林功夫。李根生演练传授的少林武功,拳法主要有小洪拳、大洪拳、通背拳、梅花拳、炮拳、罗汉拳、七星拳、六合拳等。器械套路单练的主要有风魔棍、六合棍、梢子棍、十三枪、六合枪、单刀、双刀、春秋大刀、达摩剑、七星剑、虎头钩、锏、草镰、单拐、双拐、九节鞭、流星锤等。器械对练的套路主要有枪对枪、单刀破枪、单刀破双枪、白手夺刀、梢子棍破枪、大刀穿杆、棍对双刀、大镰穿杆等。功法主要有千斤坠、丹田气、铁臂功、足射功、鹰爪功、硬气功、心意把、轻身功等。著名的弟子有李青云、张八、申狗屎、白发松、郝德立、郑永魁、张广俊、郑石、郑全义、崔西岐、郝长路、陈成文、陈五经、李丙寅、雷金柱、陈发荣、雷文章、王万寿等。

  

  李金重

  

  李金重,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南街人。因生活所迫,六七岁流浪上海,在上海学艺时,偶遇戳脚门一代名师河北人张恩庆,李金重得其传授,后又被上海一代名师陈松森收为徒弟。李金重力大无穷,能表演“五禄捧寿”,即他的身体能上五个人,几个人同时对他撞击,能稳如泰山,因此,有“大米包”之称,在上海武术界中也有很高的威望。

  

  郝得力

  

  郝得力,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书堂沟人。著名少林拳师。自小信佛喜武,与清末民初著名少林武僧、清凉寺住持延乐大和尚来往密切,也曾参加红枪会,学会了硬气功,后又拜著名少林拳师李根生为师习练少林功夫。曾在抵抗刀客抢劫时凭硬气功抗住枪击,远近闻名。1945年日军打到少林寺附近,少林寺25个僧人曾借居在郝得力家中,从此,郝家与少林寺关系密切。郝得力的儿子郝释斋后来成为著名少林寺居士。

  

  韩进礼

  

  韩进礼(1908-1991),又名韩丙南。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大金店镇海河湾村人。著名少林拳师、医生。因个子较矮,乡邻送起外号“韩半截”。出生于一个富裕的武术世家,自幼随父亲韩希贤习练少林功夫,并学习医术。功夫练成后他身法灵活,善于跌人,在武术界很有名气。1937年,大金店人、登封县抗日救国会主任张健仁为推动登封的抗日救亡运动,决定联络登封的武术爱好者组织成立抗日武术救国会。韩进礼参与了抗日武术救国会的筹划、联络工作。8月,抗日武术救国会在县城东关关帝庙成立,韩希贤任会长,凌斗、刘景文任副会长,韩进礼任指导员。武术救国会联络了周边八个县近万名武术爱好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韩进礼在大金店镇安庙村附近开设了拳场,传授武艺,宣传抗日,培养抗日力量。1938年10月,登封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受到国民党反动派迫害,为了保存力量,经组织安排,10多名共产党员先后撤离到鲁山,韩进礼一同前往。韩进礼在鲁山期间加入了共产党。他在鲁山县城关开了一个药铺坐堂看病,这个药铺成为鲁山地下党的联络点1940年后,因为政治形势恶化,鲁山县的大多数党员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韩进礼也在其中。此后,韩进礼在鲁山行医多年,医术闻名远近。后来,他回到登封。1945年,他曾任海河湾村抗日村长,并曾率人截下伪政权的粮食送给八路军。10月,八路军南下,他也四处逃难。1948年,登封解放,韩进礼回到家乡务农。解放后,韩进礼曾参加过地方上举办的武术交流活动。

  

  李常秀

  

  李常秀(1914-1996),男,汉族。1914年出生于河南省大金店镇太后庙村人。因父母双亡,6岁时出家少林寺,礼清凉庵僧人体庆为师,师赐法常秀。他先在少林寺常住院修禅习武,后来他到少室山南的清凉寺,又跟随主持僧妙聚修禅习武。期间常秀曾随妙聚到太后庙一代传授少林功夫。常秀还到各地寺院参学,为了防止战乱年间横死他乡而不被人知,他在自己左胳膊上刺上“清凉寺登邑西李常秀”九个字。土改时,常秀还俗,回到太后庙村,和侄子李木旺生活在一起。常秀擅长少林小洪拳、大洪拳、通背拳、梅花拳、罗汉拳、心意拳、炮拳、六合拳、齐眉棍、四十八名枪、单刀、单拐、双刀、双草镰、器械对练及少林心意把等。1975年前后,少林寺当家和尚行正两次专程前往李常秀家,并派出俗家弟子郝释斋、石喜文劝说李常秀回少林寺,常秀没有(据常秀的侄子讲,常秀一直想回清凉寺)。1986年,李常秀曾在太后庙村和崔遂平合办“少室武术学校”,传授少林功夫。从学的弟子有太后庙村的王怀亮、崔怀民、崔铁锤,淮阳的冷运福,襄县的卢开辉,通许的李书君,和振伟等数十人。1996年农历七月李常秀去世,1999年6月,弟子为他立了碑。

  

  张广俊

  

  张广俊(1914-1999),男,汉族。河南登封大金店雷村人。法名释德广。自幼习武,青年时曾随著名少林拳师李根生及少林寺武僧贞俊、贞绪习武,擅长大刀、炮拳、长拳、梅花拳。1986年获(开封)河南武术比赛优胜奖、同年获(徐州)全国武术比赛金奖,1988年被登封县武协授予“十佳老拳师”称号,1993年被河南省体委授予“河南省武术老拳师”称号。历任登封县武协委员、少林拳研究会理事等职。

  

  雷金柱

  

  雷金柱(1915.6—1977.5),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金东村人。著名少林拳师。

  

  他自幼家贫,读过私塾,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能打一手好算盘,写一笔好字。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抗战胜利,他在大金店首富王惠麟家当财务管家。著名少林拳师李根生在大金店东街授拳,拳场就设在雷金柱家。因此,他深得大师嫡传,练就一身好功夫。他擅长小洪拳、大洪拳、长拳、七星拳、六合拳、剑、刀、棍、枪、梢子棍、九节鞭、绳鞭等少林拳械。他与他人的器械对练“大镰穿枪”在四乡闻名,他用的大镰长而大,舞起来却如蛟龙出水,猛虎下山,进退有序,攻击性强,凶猛无比。雷金柱还是大金店东街武术社团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每年入腊月后,他和其他负责者就要组织村民到拳场练习少林拳械,然后在附近各村会时打地摊表演少林功夫,逗猩猩怪、舞狮。

  

  耿三福

  

  耿三福(1915.5—1992.12),又名耿熹周。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箭沟村人。少林拳师。他出生在耿庄村,自幼跟随少林寺武僧贞绪学习少林武术,后到巩义南山口村当长工。解放后,他从巩义回到登封随母兄居住在箭沟村。他擅长少林老洪拳、大小通臂拳、六合拳、炮拳、六合枪、袖圈、十三枪、朴刀、单拐、剑等。他先后在耿庄村、箭沟、登封十五中、伊川、巩义、栾川等地传授少林武术。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在箭沟村收徒教武,每天习武者多达50余人,学员除本村外,还有来自山东、禹州、驻马店、周口等外省市的武术爱好者。他还积极参与了登封、开封、郑州市和河南省的少林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曾获得少林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特殊贡献奖等荣誉。

  

  崔西岐

  

  崔西岐,男,汉族。著名少林拳师,嵩山少林寺西岐武馆创始人。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文村人。1922年生。幼承家传武功,后拜著名武术家李根生为师苦练深造。擅长少林传统拳、少林十二弹腿、擒拿格斗、梅花枪、春秋大刀、双草镰、养生功和少林绝技心意把等技艺。曾先后被河南省体委和登封市体委授予“河南省十大武术名师”、“ 国家一级拳师”、“河南省武术世家、”“少林十大老拳师”、 “少林顶级高手”、"少林美猴王”和“少林擒拿王”等称号。崔西岐的著名弟子除其子忠选、忠武、其孙跃旭外,还有鸡公山的陈广志、新郑的冯建军、长垣人崔上、在上海的吴喜勇等。

  

  陈成文

  

  陈成文(1926-2006),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书堂沟人。著名少林拳师。少年时随一代少林功夫大师李根生学习少林武术,后拜著名民间拳师郝德立为师修炼少林硬气功,以“铁头功”“少林十三名枪”闻名于世。习武六十载,桃李满天下。1996年获全国武术比赛一等奖,2000年被登封少林武术协会授予“登封十大老拳师”称号。其子陈同山、陈同川也是著名少林拳师。其孙释小龙为著名武打影星。

  

  陈五经

  

  陈五经,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书堂沟人。著名少林拳师。1927年生,幼年拜一代少林功夫大师李根生为师学习少林武术。精于少林大洪拳、罗汉拳、少林棍法等,武功高超,技艺出众,弟子众多。1983年被登封县政府授予“十佳老拳师”称号,2000年被少林武协授予“登封十大老拳师”称号。

  

  陈发荣

  

  陈发荣(1930——2001),男、汉族。原名陈铁成,法名释素荣。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南拐儿人。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少林武术十大著名拳师。他6岁开始跟随其伯父陈天禄、兄长陈西怀练拳,后拜著名少林功夫大师李根生、少林寺著名武僧释贞绪为师,得到少林武功的真传。掌握的少林传统拳械很多。他擅长小洪拳、大洪拳、梅花拳、通背拳、七星拳、炮拳、长护心意门、罗汉拳、长拳、六合拳、单刀、双刀、单拐、双拐、草镰、九节鞭、流星锤、春秋大刀、朴刀、方便铲、三股叉、大镰、单刀破枪、双刀破枪、大刀进枪、单拐穿杆、双拐穿杆、草镰破枪、三节棍穿杆、两节棍穿杆等,最拿手的属少林滚躺双刀。1946年,参加在登封举办的国术比赛,荣获滚躺双刀第一名,奖锦旗一面。

  

  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长达二十一年之久。期间,他白天接受劳动改造,晚上仍然坚持练功不辍,并把他所学的少林功夫传授给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文革期间,社会动乱,武术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被视为“四旧”,但是,他还仍然冒着被批斗的危险,每年坚持为本村的猩猩怪社献计献策,积极训练,毫不保留的把自己所学的套路传授给热爱武术的年轻人。为后来大金店南街的猩猩怪社在全县乃的扬名,乃至为大金店乡成为国家命名的“武术之乡”立下了汗马功劳。

  

  1964年3月,国家在上海举行武术比赛,他演练的少林双拐,获得传统器械稀有兵器表演一等奖。1978年8月,日本少林拳法联盟创始人宗道臣大和尚带团来少林寺归山认祖,交流武功。刚重返讲台的他接到上级的任务,前往少林寺与日本友人交流表演少林武功,他表演了少林四路炮拳,又和师兄们一起表演了对练三关群吕布,其精彩的演练受到在场的武术家们和日本友人的赞扬。

  

  1978年,陈发荣平反后被安排到登封市第五高级中学任体育和历史教师。1983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经省教委和省体委批准,他自筹资金十多万元,全家父子四人,全力以赴,在登封五中创办了“登封县少林武术师范专科学校”,这是大金店街第一所正规武术学校。他任校长,大儿子陈田力做学校管理工作,二儿子陈效力担任学校副校长兼总教练,三儿子陈群力从体校毕业后也担任了教练,学校学生达三百多,为少林武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人。

  

  1986年,他退休后被聘为河南大学少林武术学院教务主任兼任中国嵩山少林武术协会常任理事、中国嵩山少林拳法研究会常任理事、大金店武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他注重武术理论研究,潜心挖掘整理流传于民间的精华套路。发表的论文著作有《少林武术概论》、《少林武术在实战中的应用》、《少林拳的发展方向》等。他与王超凡、王长青等一起参与编写了《少林武术散打规则》、《少林武术竞赛规则》,为少林武术的比赛和裁判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

  

  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畏权贵,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尊老爱幼,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一生致力于历史教学和少林武术的研究工作,为登封的教育事业和少林武术的发扬、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业绩载入《少林武术百科全书》、《登封武术志》、《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

  

  郝释斋

  

  郝释斋(1930-2014),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书堂沟人。少林大居士,著名少林拳师。1930年生。俗名郝长路。自小练武,先跟随父亲郝德力学习,后又先后拜李根生、素喜、行章、永祥为师少林功夫。习武间隙,随医僧德禅、民间名中医毕子贞、李保山学医。他皈依于少林寺29代方丈行正门下,法号释永斋。他兼容正宗的寺院武术与民间武术于一身,是少林佛学、武学、医学之集大成者,因他所知所会的少林功夫很多,被人誉为“少林活拳谱”。20世纪80年代他曾在少林寺传授少林功夫,后来许多人慕名去他书堂沟家里拜他为师,他也从不藏私,总是悉心传授。得他传授少林功夫的除他儿子郝建统外,著名的弟子还有少林寺的释永信、释永梅、释永贞,鄢陵人康志敏、书堂沟人陈同山(武打影星释小龙之父)、陈同川、陈剑力、陈建伟,雷村人郑忠孝,伊川人柴仁涛,北京人王华力、鹿邑人周明杰、山东人金钦红、汝州人孙新旺、金东村人王洪、巩建松,袁桥人王高峰等。2014年3月13日因交通事故去世。

  

  刘振海

  

  刘振海(1933-2009),男,汉族。著名少林拳师。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南拐儿人。1933年4月出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76年在登封电厂工作,1978 年到登封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1983年被授予“十佳老拳师”称号。

  

  刘振海自幼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少年时期追随少林寺武僧教练释德根大师习练少林功夫,深得真谛。熟练掌握了许多少林传统拳械套路,尤其精通少林大洪拳、大通背、罗汉拳、炮拳、六合拳、烧火棍、梅花刀、春秋大刀等。

  

  1978年登封县成立少林武术挖掘整理领导组,刘振海从登封市电厂被抽调登封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任组长。他整理自己多年的习武所学,并遍访少林拳师,写出了数十万字的《少林武术拳械录》,收录拳术和器械套路一百二十多个。1984年国家体委授予刘振海“武术挖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86年,刘振海又获国家体委武术挖掘整理奖。

  

  1989以后,刘振海先后出版了《少林武术》、《少林匕首》、《嵩山少林武术基本功》、《少林传统套路精选》、《少林拳谱》、《少林十大名拳》、《少林寺三路炮拳》等书籍及其电视教学片。同时,他先后在《武林》、《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少林雄风》等杂志上发表少林文化学术文章,宣扬少林武术,光大禅武文化。

  

  刘振海在工作之余,深入生活,汲取营养,搜集素材,丰富创作题材,编写出了蕴含少林文化传奇色彩的少林故事:《少林奇侠》、《少林风云》、《少林侠女》等约20万字的作品。

  

  刘振海退休之后,还结合史料,总结了大金店街大鼓艺术,改编了民俗曲目——“金颍大鼓”,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王长青

  

  王长青(1943-2008),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王上村人。著名少林拳师,武术八段。自幼拜少林拜释素喜大和尚为师习武,赐法号释德虔,又随释德禅高僧学医。擅长小洪拳、十八手、黑虎拳、月牙铲,精通少林气功和少林骨伤科外。一生从事少林武术研究工作,撰写了《少林拳术秘传》《少林武术精华》《少林百科全书》《少林气功秘籍》等70多部专著,被誉为“少林书王”,荣获全国武术挖掘整理优秀成果奖。曾任中国武术学会委员、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武术学会副主任、世界易筋经学会会长、中国少林运动医学学会会长、郑州市佛教协会理事、中国武术一级裁判员、中国武术学会少林拳研究会秘书长、《少林拳》编辑部总编、少林寺国际武术院院长、中国嵩山·泉州少林联谊会副秘书长、新加坡少众山国术体育会首席国术顾问、美国世界中西医研究会名誉董事长、国际少林拳联合总会会长等职。2006年7月,被授予“少林拳杰出传承人”称号。2007年6月,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他还曾应邀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等4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少林功夫交流。

  

  陈秋菊

  

  陈秋菊,女,著名少林拳师。1945年出生在大金店村。幼时随父亲陈祖功习少林拳。六年级时由李丙寅引介拜还俗少林武僧释德根为师,学习了小洪拳、大洪拳、炮拳、七星拳、罗汉拳(五十四节)、滚堂刀、虎头钩、剑、心意把(六个字)等少林拳械,还学习了推拿、正骨。其间,其父还请好友粱海水到家传授她少林小武功。22岁时,她到内蒙古上建筑学校,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工作。退休后回到登封,曾在传统武院授拳,也曾参加河南省组织的传统少林拳比赛,被认定为一级老拳师。

  

  郑进宝

  

  郑进宝,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南街人。1948年出生。教师,著名少林拳师。登封市武术协会理事 、大金店镇武术协会常务理事。

  

  郑进宝自幼爱好习拳练武,尤其对少林功夫情有独钟。1963—1965年在登封五中学习期间,他跟随少林和尚释德根学习正宗少林功夫。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熟练掌握了少林小洪拳、大洪拳 ﹙三节﹚、梅花拳、朝阳拳、罗汉拳、通背拳﹙三节﹚、少林单刀、少林滚堂刀、达摩剑、梅花单枪、单刀破枪等拳械。后来又拜少林高僧释素喜和民间拳师李金重为师,精通了少林大刀、少林双刀、双刺剑、三人对打拳、一人破两枪等功夫。此外,他还刻苦钻研,自学了国家规定武术套路。

  

  1972年,在大金店小学当体育教师的郑进宝成立了武术队,任总教练兼教练。武术队成立后,选拔了一批爱好武术的学生进行训练。他先教孩子们基本功、小洪拳。然后,他自制了单刀、眉齐棍,还去南街找铁匠张文炎师傅为学生打制了大刀、双草镰、小大刀枪头等兵器,教他们练习器械。

  

  每逢春节,郑进宝带领他的武术队走乡串村进行武术表演,近千场次的表演使大金店武术队在四邻五乡脱颖而出。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去少林寺请武僧释素喜大师指导。大金店小学武术队在他的带领下不断成长。

  

  另外,郑进宝还在体育课教学生学习小洪拳,使大金店一带的孩子在小学就接受了少林武术启蒙。

  

  1973年,大金店小学武术队代表登封教育局在兰考县参加开封地区组织的武术比赛,成绩优异,参赛队员有:张铁印、李国森、李桂芳、常秀英、张树森、王新文。比赛后,张铁印被选拔参加在郑州市举行的河南省武术比赛。1975年学校武术队接受登封教育局在少林寺举办的武术培训班集训。集训结束后,学校武术队去颖阳镇庄王村传授武术半月,1976年去东金店乡背阴坡村传授武术半月,推动了当地武术事业的发展。1978年--1980年因他执教的大金店中心校武术队成绩显著,大金店中心校被命名为“河南省武术学校”。1981年体委组织有25名队员组成的登封武术队在全国进行巡回表演,大金店武术队员有8名参加,这8名队员是:毕书军、阎治军、王金红、崔丽红、常秀英、毕爱香、张树森、张铁印。

  

  1981年—1983年登封体委成立少林武术体校,大金店武术队有5名队员进入体校:王金红、崔丽红、毕全贵、毕书军、阎治军。武术队队员王新文高中毕业后,考入河师大武术系。毕书军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少年组棍术第一名。

  

  数十年间,他义务培养学徒数千名,许多人已成为优秀武术人才,有的已成为优秀教练。著名的弟子有张铁印、张树森、陈效力、毕书军、毕全贵、阎治军、郑海森、王金红、梁继红、李国森、崔国元、 袁宏恩、常军键、陈群力、王庆彪、张英杰、王建中、李冠军、王召运、梁素萍、李桂芳、常秀英、李景阳、王新文、吴晓敏、刘建萍、崔丽红、张秋娥、王小平、郑春霞、王书敏、张秋芍、郑彩玲等。

  

  郑树基

  

  郑树基,男,汉族。著名少林拳师。1950年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雷村一个武术世家。自幼随父亲郑全义习武,后又拜本村拳师张广俊为师,熟练掌握了20多个少林拳械套路。后来他又先后随少林寺武僧素喜和尚、吕岗村著名少林拳师吕学礼等学武,学得了少林心意把及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许多功夫。擅长少林大通背拳、炮拳、童子功、达摩杖、流星锤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武术热”兴起以来,郑树基又先后在登封十五中少林武术学校、株洲茶陵武校、浙江青田武馆、辽宁盘锦武校、深圳德修武馆、登封塔沟武校、登封小龙武院等任教练,培养弟子上万人。尤其是在塔沟武校期间,学校编写出版《少林武术传统套路》,郑树基传授了单锏破枪、双拐破枪、大刀破枪、梢子棍破枪、三股叉破枪、六合拳对打等对练套路和流星锤套路。从1997年至今,郑树基还先后应邀去法国、德国、匈牙利、墨西哥、秘鲁、瑞士、阿根廷、英国等50多个国家进行少林武术教学和表演,为宣传、推广少林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郑树基参加过登封县、开封地区、河南省、全国武术比赛并多次获奖。

  

  安振喜

  

  安振喜,男,汉族。著名少林拳师。1953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中街。先后在在大金店公社拖拉机站、大金店公社农机管理站工作、大金店村、大金店乡经联社大金店乡乡政府、大金店镇镇政府、大金店镇人大、大金店镇党委、登封市供销社工作。安振喜自幼跟随母亲和释德根大师习武,1979年,他参加了登封为迎接日本少林拳法联盟来访而成立的集训队,并于4月参与了与日本少林拳法联盟的武术交流活动。

  

  郑忠孝

  

  郑忠孝,男,汉族。少林俗家弟子,法名释延孝。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雷村人。著名少林拳师,少林武术研究院院长,曾任少林寺武僧总教头。8岁开始随村中拳师习武,1983年荣获河南省散打比赛次重量级亚军,1988年7月25日在少林寺立雪亭前打败前来挑战的西德拳手,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体现了少林武术的博大精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亲赠“振我国威”的牌匾,以此表彰其爱国壮举。曾出演拍摄《少林寺》、《少年张三丰》、《少林寺弟子》、《杨家将》等电影电视剧。2000年参加全国少林拳大赛,参加两项,两项均获第一。2001年被评为“少林十八金刚”。2001年著有《少林武术精华》和《少林八段锦图解》等专业书籍。现任少林武术协会副会长、登封市政协委员、郑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张树森

  

  张树森,男,汉族。著名少林拳师。1963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街。自6岁起在家乡随郑进宝老师苦练少林功夫,9岁参加地区比赛, 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被选拔参加了河南省武术大赛,被评为优秀运动员。而后,在郑进宝老师的带领下拜少林寺大和尚释素喜法师为师,经过多年的虚心学习,苦练武功,练就了一身正宗少林功夫。1983年,他被聘为少林武术体校教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

  

  2002年,任少林寺武僧团总教头,经常带领武僧出访香港、台湾、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培养的国外洋弟子有八百多人,为少林武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2006年,担任少林寺慈幼院武术总教头及教练,在少林寺方丈、慈幼院院长释永信的带领下,认真指导慈幼院的孩子们练武,武术成绩优秀,多次受到了河南省副省长兼慈善总会会长李志斌的赞扬。

  

  张铁印

  

  张铁印,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街金东村人。著名少林拳师。1963年生。上小学时在校武术队跟随少林拳师郑进宝学习少林武术。1973年,张铁印作为登封县教育代表队赴开封参加武术比赛,张铁印成绩优异,被选拔出来代表开封地区参加了河南省武术比赛。1981年后,张铁印先后在登封县体委少林武术体校、少林南院武术学院任教练。现在小龙武院工作。

  

  陈效力

  

  陈效力,男,汉族。少林寺俗家弟子,法名释德力。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南拐儿人。196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文化,中央党校经济管理学士,国家武术七段,少林武术高级教练。曾任教师、武术教练,少林寺武术示范专科学校副校长、总教练,少林寺十方武术学院副院长,少林寺武僧团秘书长,少林弟子国际联谊总会秘书长,郑州少林旅游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河南省坤田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幼爱好武术,跟随其父陈发荣学习了少林炮拳,小通背、大通背、地躺梅花拳、罗汉拳、大洪拳、少林七星单刀、十三枪、二十一名枪、阴手棍、风魔棍、少林双拐、单拐、方便铲春秋大刀,滚躺双刀,草镰,达摩剑、九节鞭、流星锤。与三弟群力的对练项目有:少林单刀对练、单刀破枪、双刀破枪、大刀破枪、朴刀进枪、单拐子穿杆、双拐子穿杆、梢子棍穿杆、三节鞭穿杆、草镰群枪等。在大金店小学上学时,参加学校武术队,从师于郑进宝老师学习少林基本功和基本套路。精炼掌握了小洪拳、朝阳拳。后来,拜少林寺高僧释素喜为师,精研少林武功。在练武过程中,曾得到海灯法师、梁以全、王超凡、刘宝山、崔西奇、李银章、刘振海、付志乾、杨桂吾、毛永汉、常庚吾、赵江等少林名家指导。

  

  王新文

  

  王新文,女,汉族。1965年8月12日出生于大金店镇金西村。先后在大金店小学、登封一中、河南大学体育系就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上小学时参加大金店小学武术队,跟随著名少林拳师郑进宝习练少林武术。1973年,作为运动员参加在兰考县举行的开封地区武术比赛。1975年,参加了在少林寺举办的武术培训班集训。1986年,在嵩管委少林寺武术馆工作,主要教授外国留学生。1999年,王新文创办了河南嵩山少林寺茶业有限公司,经营少林禅茶。

  

  王   洪

  

  王洪,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金东村人。著名少林拳师、中国少林武术七段。1965年12月出生,1982年,登封五中毕业后,跟随登封市骆驼崖著名少林拳师梁英武习武,学习了少林小红拳、大红拳、太祖长拳、少林单刀、单拐等拳械;1983年,加入了大金店少林武术协会;1984年至1989年,开始练习摔跤和举重;1990年跟随少林居士、著名拳师郝释斋学习少林拳和修禅,并开始辟谷训练;1992年开始跟随著名少林拳师刘存良学习少林传统桩法、小红拳、炮捶、心意把等;1995年,在登封市保安武校任武术总教练;1998年、2002年夏季,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跟随武术教师刘霓学习陈式太极拳;2003年4月,应邀参加了“少林功夫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6月,参加著名少林拳师郑书基组织的赴奥地利少林功夫巡回表演集训;2007年至今,又跟随武术教师刘霓学习浑圆太极拳。2008年2月,加入嵩山文化研究会。2008年7月,参加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举办的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少林拳)锦标赛及河南省传统少林拳交流大赛,获“中年男子组传统少林拳”一等奖、传统少林器械一等奖。2009年10月,应世界武术研究学会之邀,赴澳门参加了首届中华武林群英大会,获功夫演练优秀奖。2010年受邀任云南昆明官渡少林寺下院武术教练。2011年到北京拜访意拳名师,学习意拳的站桩、发力、技击。2011年5月任登封市少林养生学会副会长。2012年,任嵩山少林寺武僧文武学校教练。王洪的正式弟子有郭建方、冯波等。

  

  陈剑力

  

  陈剑力,男,汉族。1966年生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书堂沟。著名少林拳师,中国少林武术七段。嵩山少林寺第三十四代皈依弟子,法名释延恒。少林寺天门武校校长。受祖辈熏陶,幼年喜欢少林武术,十岁即从师少林居士、少林派名家、少林曹洞正宗三十三代皈依弟子郝释斋,苦练少林功夫。陈剑力在严师门下,苦练十几年,掌握了少林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通背拳、梅花拳、炮拳、达摩杖、十三枪、少林禅杖、金刚掌等传统套路功法。陈剑力功夫练成后,曾到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开设拳场授徒。2000年在登封市区创办少林寺禅拳道场,专门传授少林寺正宗传统功夫。2002年,少林寺禅拳道场改名为少林寺天门武校。同年,他和王占敏一起挖掘整理了三路少林龙拳。2003年4月8日至11日,受邀参加了“少林功夫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年,陈剑力参加河南省传统少林拳大赛获得中年组少林拳一等奖、中年组器械二等奖、中年组对练优秀奖。2009年10月,应世界武术研究学会之邀,赴澳门参加了首届中华武林群英大会。2011年,陈剑力发起成立了登封市少林养生学会,任会长,积极开展少林柔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少林养生功法的挖掘、整理和推广。

  

  王占敏

  

  王占敏,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金东村人。著名少林拳师,少林拳七段。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理事、、嵩山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登封少林养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66年8月出生。1973年至1980年在大金店中心校学习,其间跟随校体育教师、著名少林拳师郑进宝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小洪拳等;1980年至1987年在登封五中学习,其间在村里跟随少林拳师雷文章等学习了大洪拳、大通背拳、小通臂拳、小梅花拳、小炮拳、少林十三枪、少林单拐、少林单刀,后又向其他少林拳师求教,学会了提手炮、齐眉棍、风火棍、太祖长拳、罗汉拳、朝阳拳、连环拳、风魔棍、五形八法拳等。1987年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选修了武术课,学习了陈式太极拳一路、初级棍术和散打;1991年大学毕业,分配在登封五中任教,继续坚持练习少林功夫,并开始了对包括少林功夫在内的少林文化进行研究。1994年5月登封县撤县设市后,登封市少林武术协会成立时,作为特邀代表与会。2000年调入登封市实验高中工作后,对少林武术进行挖掘整理。2002年,学习了三节炮捶、心意拳、心意把等。2003年4月8日至11日,受邀参加了“少林功夫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了论文《少林龙拳》、《少林武术大师李根生》,参与了第三组的讨论,两篇论文后收入少林书局出版的《少林功夫集》一书。2003年10月,在《武林》杂志发表了论文《不同凡响的少林拳家李根生》。2003年11月,参加“河南省首届传统少林拳演示大会”,获“中年男子对练”表演奖。与少林寺少林武术工作室郝建统合作在2003年《武林》12期上发表了《嵩山少林寺一路龙拳详解》,在2004年《搏击》10期、11期上发表了《少林小梅花拳》,在《拳击与格斗》上发表了《少林罗汉拳》等。2005年12月,任天门武校业务副校长。2006年3月开始,任“中华国术论坛·少林拳论坛” 版。2007年, 在登封市“中国武术文化圣地”申报工作启动后,参加了登封市文联组织的少林武术村现状普查工作。2007年5月10日,参加“嵩山少林禅武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提交了论文《浅论少林功夫的“禅武合一”》,该文后来在《少林与太极》杂志发表。2012年3月,出版了《少林诗词选注》;8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采访登封市民间少林拳师,陪同并接受了采访。内蒙古人刘帅随其习武,他传其少林太祖长拳、通背拳、罗汉拳(2节)、大洪拳、提手炮拳、小炮拳及擒拿术、格臂功等。另有撰述《少林武功教程》。

  

  巩建松

  

  巩建松,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金东村人。著名少林拳师。1966年10月生。自幼酷爱少林功夫,1978年拜当地老拳师雷文章为师,开始习武学艺;1980年拜少林拳名家、著名少林居士郝释斋为师,学习少林基本功、大洪拳、小洪拳、大通背拳、小通背拳等;1986年加入登封县少林武术协会;1990年,获省级武术二级散打裁判员证、一级教练员资格;1991年,在少林寺任传统少林拳教练期间,拜少林寺著名武僧素喜为师,学习少林八段锦、易筋经、洗髓经等;1995年,协助少林武僧永旭大师创办少林寺禅武学院,并任常务副院长兼总教练至2009年;1999年,拜著名少林拳师刘存良为师,学习少林绝技心意把、擒拿术和三路炮捶、长护心意门、罗汉拳等少林夫。

  

  1999年9月,率队参加第六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被组委会评为“有功教练”。2001年,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武术五段称号。2003年11月,参加河南省首届传统少林拳演示大会,获中年男子组拳术(小洪拳)一等奖,长器械(春秋大刀)二等奖。2004年10月,选拔为河南省武术代表团成员参加由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荣获中年男子组少林拳术(炮拳)一等奖,器械(达摩杖)二等奖,为河南省武术代表队夺得2枚银牌。巩建松苦练少林功夫30多年,精通传统少林功夫中的心意把、少林擒拿术、少林散手、易筋经、浑圆一气功、少林养生功法及三十余种拳械。其弟子遍及全国各地及香港、美国、法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为少林功夫和少林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积极贡献。

  

  毕全贵

  

  毕全贵,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金西村人。著名少林拳师。现任云南省昆明少林武术职业学校任校长。

  

  1967年7月8日出生,1974年—1981年,在大金店小学、初中就读,爱好武术,跟随郑进保老师学习少林武术。1981年考入登封县武术体校,1984年下半年毕业并留校任教至1989年。1990年—1997年在嵩山少林武术馆任教。1998年—1999年在武装部预备役军校任总教练。2000年—2005年在登封市精英武术院任院长。2006年后在少林武僧团工作。

  

  毕金贵擅长的少林武术套路有:太祖长拳、大洪拳、炮拳、长护心意门拳、七星拳、通臂拳、大小罗汉拳、剑、棍、春秋大刀等。

  

  1983年—1990年所带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武术比赛,荣获优异成绩。1987年被评为登封县“武术十佳青年拳师”称号;2002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评为武术六段。

  

  从教十八年,所教学生遍及(除西藏以外)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他们如今有的在武警部队工作,有的在公安系统,有的当教练,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

  

  王金红

  

  王金红,女,汉族。大专学历,武术五段。1967年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街南拐儿,现居住平顶山叶县。任叶县少林武术院总教练兼办公室主任。

  

  自幼在大金店上学,跟随郑进保老师习武,1981年考入登封体校,擅长少林拳,刀、棍、双剑、三节棍等兵器。1985年毕业后到叶县任教,通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学校规模由最初的几百名学生发展到1000多名。20多年来,学校师生先后参加国家和省级比赛30多次,参加大型活动20多次,被录到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学生53人,获奖230多人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2400多名。其中新疆籍的张军,先后多次参加省级重大比赛活动,荣获套路比赛多项冠军,并于2004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现任新加坡武术队教练。

  

  毕书军

  

  毕书军,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西街人。著名少林拳师。 出生于1967年4月。6岁时就师从少林拳名家郑进宝开始学习少林武术,学习6年后进入登封少林武术体校;1983年被选入河南省武术专业队,接受专业武术训练,并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1989年全国武术锦标赛获枪术第三;1990年全国武术锦标赛获枪术第一、双刀第一、团体第一,取得武英称号;1991年全国武术锦标赛获枪术第、双刀第一、团体第一、对练第一;第一届少林国际武术节他加武术大赛,获得了少林拳第一名;1992年全国武术锦标赛获双刀第一、对练第一;1993年从专业武术队退役。在专业队期间多次代表国家出访、交流。现在深圳工作。

  

  阎治军

  

  阎治军,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西街人。著名少林拳师、少林武术十八罗汉之一。大专文化,中国武术六段。

  

  1967年8月出生,自6岁起进入大金店小学武术队跟随郑进宝老师苦练少林功夫。1981年进入登封县少林武术体校学习。擅长大洪拳、小洪拳、太祖长拳、大通臂等习武以来,先后参加了众多的武术大赛,曾获得河南省少林拳械全能冠军和全国少林拳第一名之荣誉。现任嵩山少林寺武术馆总教练,武术馆国际教学部主任。

  

  执教期间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林武术人才,其中王世英获世界散打冠军,王马万获全国套路冠军,张昆仑考上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叶兴烈任湖南大学武术教师,王德庆任国际刑警队队员。在培养国内少林武术人才的同时,还在武术馆内向来自日本、德国、美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法国、韩国等数十个国家的1460多名海内外弟子传授少林功夫。

  

  1988年以来,在武术馆精心组织、策划、指导,为海内外来宾进行2000多场次的表演活动。1989年至今的十几年间,先后赴比利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匈牙利、英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授和表演少林功夫,由于功夫精湛,表演出神入化,赢得了海外弟子及观众的高度赞扬。自1988年至1999年,多次参加历届国际少林武术邀请赛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的竞赛及表演活动。还参加策划、编排、指导少林功夫中的 “打山门”、“少林雄风”、“梅花桩”、“少林神功”等节目,至今成为少林武术表演的经典节目。曾任电影《新少林寺》、《七小罗汉》武术指导。

  

  陈同川     

  

   陈同川,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书堂沟村人。著名少林拳师,中国武术六段,现任少林寺武术学校(释小龙武院)常务副校长兼总教练。1967年出生。出身于武术世家,自幼随父亲习武,1978年与其兄陈同山在本村办武术班传功授技。1980年,被聘为大金店乡少林武术馆任教练。1985年被登封第一家正规武术专科学校少林寺武术学校特聘为总教练至今。1992年,在江苏省连云港举办的全国武术大赛中获软兵器第一名;1993年,随嵩山少林寺佛学文化访问团出防台湾,受到了蒋纬国、郝柏村、丁中江等政界要人的亲切接见;1996年,在郑州举办的全国武术大赛中双获长兵、软兵两个第一;1997年,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派赴文莱国教授文莱亲王(外交部长)少林功夫;1999年被登封市少林武术协会授予“少林十八金刚”荣誉称号。 2000年,在登封举办的首届全国少林拳武术大赛中荣获少林拳第一名。在此前后,还多次组团赴菲律宾、马来西亚、加拿大、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推广少林功夫,为少林武术的弘扬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众多兵器中,陈同川尤其擅长软兵,他演练的软兵器被河南省体委录制成教学影碟。

  

  30多年来,陈同川为国家培养出了30多名国家以上级冠军,为各大体院输陈同川在武术教学事业中恪尽职守,送了一大批优秀武术人才。       

  

  王海营

  

  王海营,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王上村人。著名少林拳师,中国武术七段、“少林十八罗汉”之一。1967年生。自幼随父亲王西斌习武,后经释素喜、王超凡等名师指点,功夫大进。擅长鹰爪拳、七星拳等。曾参加2012年全国武术少林拳比赛、第五届世界武术传统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多次获得一等奖。曾任中国嵩山大法王寺少林武僧团团长、棋盘山武术学院院长、登封市人民法院法警大队总教官,还先后担任英国环球影业公司大型武术剧《生命之轮》《功夫大师》、美国好莱坞影业公司及MPY国际演艺公司大型功夫剧《龙的传人》、台湾庆荣国际有限公司大型功夫剧《法王少林神功》舞台总监。2003年至今先后组团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南非、卡塔乐、阿联酋、阿曼、英国等六十多个国家演出了大型武术剧及功夫剧《生命之轮》《功夫大师》《龙的传人》《法王少林神功》等,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高峰,男,汉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人。少林拳师。1970年生。自幼习武,曾得到著名少林拳师王万寿、韩来发、高玉峰等传授指导,精通少林小洪拳、大洪拳、通背拳、七星拳、罗汉拳、大刀、棍、枪等拳械及小武功、铁砂掌、心意把、闪战移身把等内功、硬功、把头。曾随团到德国表演传授少林功夫。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传播少林功夫,2013年10月,王高峰正式拜在著名少林大居士、少林拳师郝释斋门下为徒。

  

   郑小洪

  

  郑小洪,男,汉族。著名少林拳师,嵩山少林武博功夫学校校长。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雷村一个武术世家。自幼随父亲郑树基习武,掌握了少林小洪拳、通背拳、梅花拳、炮拳、罗汉拳、达摩杖、春秋大刀等传统少林拳械套路及软硬气功等。多次被邀请赴世界各地进行少林功夫和传统中医保健养生文化交流,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