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嵩山地区为核心的中原是姓氏最重要的发源地。 当今排名前300位的大姓中,源于中原的有171个,前100个大姓中,源于中原的78姓。而出自 登封的姓氏也不少,前100个大姓中,出自登封的就有许、夏、方、雷、郭等。现依《河南旅
姓氏文化》一书为据,将源于登封的40余个姓氏介绍如下:
许:许由避尧禅让,居于箕山,其后为许氏,源于登封(《急就篇注》)。
郭:最早的一支出自河南登封,系住在外城的人以居处为姓氏形成的,始于夏禹的车夫郭 支,源于登封(《风俗通义》)。
方:有两支,一支是炎帝八世孙帝榆罔之长子方雷氏,因功被封于方山,子孙以地为氏。一 支是黄帝大臣,为黄帝驾驭马车的方明,源于登封(《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
雷:有两支,一支是方雷氏的后裔,一支是黄帝时医圣雷公的后裔,源于登封(《元和姓 纂》《通志•氏族略》)。
计:源于姒姓,大禹的后代,源于登封(《姓氏考略》)。
夏:大禹建都阳城,子孙以其国号为姓氏,称夏后氏。西周初,禹的后裔萎楼公被封于杞, “其非为后不得封者,以夏为氏。”源于登封(《通志•氏族略》)。
禹:夏禹的支庶子孙以其名号为姓氏,即禹氏。源于登封(《风俗通义》)。
司空:禹在帝尧时任司空,子孙以官为氏,源于登封(《古今姓氏书辨证》)。
宗:伯夷为四岳的始祖,舜时任秩宗,掌宗庙礼仪,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其后代有一支以 其官职为姓氏。
伯封:夏禹臣有伯封叔,其后代因以为氏,源于登封(《姓氏考略》)。
差(chai):系大禹的后代,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巢:帝尧时隐居于箕山的巢父,传为有巢氏之后,是巢姓始祖,源于登封(《通志•氏族 略》)。
成功:大禹治水成功,后人因以为氏,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大成:系大禹老师大成贽的后代,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凋:夏禹后代有凋氏,源于登封(《姓氏考略》)。
东里:禹时有处士东里槐,为东里氏之始,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扶:夏禹臣扶登氏的后代,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扶登:夏禹命扶登氏为九夏之乐,后因以为氏,源于登封(《中华姓氏大辞典》)。
负黍:帝舜庶子七人,有被封于负国,其后有负黍氏。源于登封(《中华姓氏大辞典》)。
亥:大禹臣竖的后代以其名字为姓氏,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横革:横革佐禹治水,为横姓之始,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鸿蒙:大禹臣有鸿蒙氏,为鸿蒙氏之始,源于登封(《姓氏考略》)。
犁娄氏:大禹有臣犁娄氏,为犁娄氏之始,源于登封(《姓氏考略》)。
轮:汉置纶氏县,是地因人姓而得名,源于登封(《姓氏考略》)。
墨:大禹之师有墨如,为墨姓之始,源于登封(《姓氏考略》)。后又有孃姓。
男:源于姒姓,系大禹的后代,岀自登封(《姓氏寻源》)。
启:系大禹儿子夏后启的后代以祖辈名字为姓(《元和姓纂》)。
轻:大禹之七大夫中有轻子玉,为轻姓之始,源于登封(《中华姓氏大辞典》)。
然:大禹有臣然子堪,为然姓之祖,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少室:居于少室山者,以山名为姓氏,源于登封(《姓氏考略》)。
太室:太室山在河南阳城县,其先居人因山为氏,源于登封(《古今姓氏书辨证》)。
彤城:禹为姒姓,其后分封,有彤城氏,源于登封(《史记•夏本纪》)。
阳城:阳城地名,居者以地为氏,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阳成:即阳城,源于登封(《风俗通义》)。
颍:春秋初期,郑国大夫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因以为氏,称颍考叔。源于登封(《古今姓氏 书辨证》)。
鬻:源于姒姓,系夏禹的后裔,源于登封(《中华姓氏大辞典》)。
章商:夏禹有臣章商氏,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昭:夏禹臣有作衍历的昭明,为昭姓之始。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斟:源于姒姓,系大禹的后代,源于登封(《史记•夏本纪》)。
真:大禹有辅佐之臣真窥,为真姓之始,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纸:夏禹之后有纸氏,源于登封(《姓氏寻源》)。
另外,也有人认为高、翁、王姓中的一支源于登封。如王姓支派众多,其中一支源岀登封嵩 山。东周灵王的太子名晋,时称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约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中 叶。他在周灵王初年被立为太子,后因忤逆之罪废为庶人。被废后主要活动在登封嵩山一带。翁姓,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说:“夏后启时有翁难乙,是翁姓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