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

2020-06-26

  龙泉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南20公里石道乡西南2.5公里处的上沃村。寺院坐北面南,南望伏牛 山脉逶迤连绵,状如屏障。寺东、寺前是隐士沟水库,波光激淹,山水映衬,绿树葱茏,地势幽 竣,寺貌嵯峨,亦为嵩岳又一胜地。寺西有清泉一眼,泉水清澈见底,广方丈,深盈尺,四季涌 流,逢旱清水不涸,人称“龙泉”,寺因泉而得名。

  

  龙泉寺建于何时,有关志书概莫能详。1991年10月7日,登封县文物保管所业务人员在该寺 千佛殿前月台东南角沿下发现垒着一块北朝时期的半截造像碑。因此推测,此寺可能始建于北朝 时期。

  

  唐代龙泉寺建筑规模较大,僧人较多。诗人孟浩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上人》诗中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和寺人方干《龙泉寺绝顶》诗中“前后登临思无尽,年年改换往来 人”等即可为证。金代时期的龙泉寺已经衰败,寺损僧少。明代中叶,成公大空禅师主持龙泉禅 院,“殿宇增修”,寺院振兴。明嘉靖九年(1530)登封石道、胥店和汝宁府确山县、陕县梨原善 男信女募捐石柱等物,重修千佛殿。明万历四十年(1612)社首陈时茂等42人和本寺僧人思知等 12人共同重饰千佛殿圣像。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和乾隆三十年(1765)两次重修千佛殿、六 祖殿暨山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千佛殿。民国初年,神像“丹青剥落”殿宇“檐角摧 残,甚有崩坍圮毁者”。民国6年秋(1917)至8年(1919)春,龙泉寺“环村居民量力出资” “共费钱二千余缗” “重修龙泉寺大佛殿、六祖殿暨山门” “由是剥落者辉煌矣!摧残者严矣!崩坍 圮毁者威壮而峻矣!”

  

  1958年,千佛殿西山墙局坍塌。1959年冬至1960年春,石道上沃村村民用石块把西山墙垒 砌起来。1983年春,千佛殿东山墙裂缝严重,濒临倒塌。登封县文物保管所拨款2000余元,进行 了抢修。2003年3月24日至7月28 日 ,登封市文物管理局使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捐赠的19.5万 元,根据郑州市文物管理处批准的《登封龙泉寺勘测设计报告》,落架维修了千佛殿。2003年11 月24日至2004年3月15日,登封市文物管理局投资9万元,落架维修了山门,并复原了山门前月 台及青石踏跺。2005年7月10日至8月10 日,登封市文物管理局投资11.7万元,落架抢修了濒临 倒塌的六祖殿。

  

  龙泉寺院东西宽39.1米,南北长44米,占地面积1720.4平方米,现仅存中轴建筑山门、千佛 殿和西配房六祖殿、东配房大成紧那罗王殿等明、清以后建筑4座347.89平方米。

  

  山门,清代建筑,面阔3间(10.6米)进深四架椽(5.9米),建筑面积62.54平方米,为单檐 硬山式建筑,灰筒板瓦覆顶。正脊两面饰莲花图案,两端置正吻,四条垂脊上饰闲人和龙、凤、 狮子等。明间前后辟园拱券门,前后均装置两扇板门,宽大厚实。两次间前墙各开1个6角形 窗。门前为青砖砌筑月台,青石条压沿,东西长10.6米,南北宽4米。月台前中部为下凹的7级 青石踏跺。

  

  六祖殿位于山门后西侧,坐西面东,清代建筑。面阔3间(8.65米),进深五架椽(7米),建 筑面积60.6平方米。为单檐硬山式建筑,灰筒板瓦覆顶,岀前廊。明间装隔扇门四扇,两次间下 为坎墙,上为坎窗。

  

  大成紧那罗王殿,位于山门后东侧,坐东面西,与六祖殿相对。:1999年复建。面阔3间(8.3 米),进深五架椽(7.3米),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小灰瓦覆顶,出前廊。

  

  千佛殿,又名大佛殿,位于寺院最后。坐北面南,因殿内四壁嵌有数百尊砖雕佛像而得名。 是此寺的主体建筑。该殿面阔5间(14.4米),进深3间(11.4米),建筑面积164.16平方米。为单 檐悬山式建筑,灰筒板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正脊两面饰莲花、龙、麒麟等高浮雕图案。两端 置大吻,脊中置狮驮宝瓶脊刹。狮下为基座,座嵌砌在正脊中,前后两面雕有一佛二弟子像。四 条垂脊两面饰莲花等装饰图案,脊端置仙人和走兽,檐下置五踩重昂斗拱,前后檐各12攒,共计 24攒。殿内梁架上有彩绘。明间正面装置板门两扇。两次间各砌一方形窗,左右对称。殿前为砖 砌月台,青石条压沿,东西长14.4米,南北宽8.35米。

  

  整个殿房供石檐柱16根,其中前后石檐柱各6根,东西石檐柱各2根,砌筑在墙体之内。殿 内后金柱4根,亦为四面磨边石柱。前金柱为4根木柱。大部分石柱上都刻有施主姓名和始建年 代。此殿内前墙和东、西山墙现垒有明代佛像砖龛443块。从石檐柱和后石金柱上的题记可知,

  

  此殿修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十一月二十七日,距今已有476年的历史。

  

  龙泉寺现存有古碑碣6品:

  

  (1)造像碑:四龙盘首,下部已残,造像和碑文已漫漶不可辨识。残高105厘米,宽48厘 米,厚19厘米。

  

  (2)《重饰千佛圣像记》碑:镶嵌在千佛殿门东侧墙壁上,碑高60厘米、宽40厘米,明万历 四十年(1612)四月初八日刻立,楷书,字径1.5厘米,铁笔匠人木才。碑文记述了善士陈时茂 和42名善男信女、12名本寺僧人重饰千佛圣像的经过及人名。

  

  (3)《成公禅师碑》:镶嵌在千佛殿门西侧墙壁上,碑高68厘米,宽34厘米,敕赐大少林禅 寺二十九代传法主持古梅撰文。小师觉敏、觉旺,法孙道新、道佐,重孙从吉、从真等21人立 石。书丹者和刻碑年月不详。碑文16行,满行27字,字径1.5厘米。碑文记述了成公禅师,号大 号,登封胥店人,俗姓郭。明景泰年间(1450~ 1456)礼宝林寺福公为师。主龙泉寺盖亦有年, 丛林远誉,殿宇增修。

  

  (4)《重修龙泉寺方丈记》碑:原嵌砌于千佛殿后墙壁上,现移立寺院中。碑高162厘米,宽75 厘米,厚19厘米,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夏季塑八月刻立,圆首,章子焕撰文,刘世禄书丹,曹 江镌刻,碑额篆书“重修龙泉寺方丈记“ 8字。竖刻2行。碑文18行,行满40字,字径2厘米。

  

  (5)《重修龙泉寺大佛殿六祖殿暨山门记》碑:现存放于寺院中。碑高150厘米,宽59厘 米,厚13厘米,圆首。中华民国17年(1928)2月下浣刻立,邑清贡生刘鹤亭撰文,王金兰书 丹,碑文13行,满行40字,楷书,字径2厘米。文意主要记述了民国6年秋至8年春龙泉寺环村 居民重修大佛殿、六祖殿和山门的经过,这次修缮共用钱2000余缗。碑阴满刻捐钱、捐物人名及 钱数和物名。

  

  (6)碑记:清乾隆四十年(1775)八月刻立,圆首无趺,碑高127厘米,宽54厘米,厚13厘 米,碑文7行,行满43字,楷书,字径1.5厘米。庠生杜天撰文并书丹,记述龙泉寺僧人募修火 神殿经过。

  

  龙泉寺是登封著名的“七十二”古寺之一,主要建筑尚保存完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 研究明清建筑艺术和佛教砖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分享